1959年,一份叫《明報》的報紙在香港誕生。“明”含有“明理”的意思,同時也象征了光明的前途?!睹鲌蟆返某晒εc金庸的善用人才是不可分割的。28年后(1987年)金庸創(chuàng)建明報集團(tuán),大俠旗下除了《明報》(日報)、《明報月刊》、《明報周刊》外,明報機構(gòu)尚有一份《明報晚報》,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。經(jīng)過近三十年發(fā)展,他由一家報社擴(kuò)展成兼營出版、旅游、印刷以至地產(chǎn)的多元化企業(yè)。大俠個人的財富也超過6個億,名列全港第64位。1981年,英女皇授予他obe勛銜,又獲香港大學(xué)授予名譽博士與名譽教授。他出任過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改制小組召集人,曾三次北上,會見過鄧小平、胡耀邦和江澤民等許多中國最高層領(lǐng)導(dǎo)人。倪匡稱贊說:查良鏞是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致富的知識分子。除了傳說中的陶朱公外,能夠同時成為大儒和富翁實在絕無僅有。
紅花須要綠葉扶持,一個好漢也要三個幫。金庸縱有蓋世才華,要是沒有得力的幫手,恐怕也難施拳腳。有了一幫手足,就必然有人事的糾紛?!拔淞指呤帧苯鹩故侨绾伟l(fā)掘人才,又如何應(yīng)付各種人事關(guān)系的?為什么那么多“好漢”先后離開《明報》,卻從不說金庸一個“不”字。還有那眾多商場上的對手,同行中的競爭者,當(dāng)然也有性格不合,說不到一起之人,但至今未見詆毀金庸的言辭。由此也可窺見這位俠之大者的人品之一斑。
先說“胡菊人脫離明報事件”。胡菊人的文章寫得漂亮,編輯眼也獨到。他從1967年起擔(dān)任《明報月刊》總編輯,全身心投入,將月刊辦得有聲有色?!睹鲌笤驴吩谖幕绲匚怀绺?,《明報月刊》的總編也自非一般報刊雜志的總編可比。胡菊人自然心滿意足,不曾有過什么跳槽的想法。但是,1980年,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。安心工作了十三年的胡菊人提出要離職。
事情源于一個臺灣人。此人攜巨款赴港,準(zhǔn)備在香港辦報,揚言要辦一張像《明報》那樣具有影響力的報紙。胡菊人開始有點猶豫,但臺灣人反復(fù)強調(diào)他要辦的就是胡菊人理想中的報紙,一種充滿責(zé)任感的報紙,一種能夠拯救一代青年人的報紙。胡菊人不由得心動,他心想:“我的理想終于實現(xiàn)了?!苯?jīng)過多次接觸、磋商后,胡菊人當(dāng)機立斷,決定離開《明報》,自創(chuàng)天下。
據(jù)說,當(dāng)他提出辭呈時,金庸整個人都呆住了?!安粫钦娴陌?”金庸第一個反應(yīng)便是這句話?!笆遣皇切匠瓴粷M意,菊人兄,我們可以商量呀!”金庸還以為胡菊人不滿意薪酬。信息源:惠州人才網(wǎng)_www.0752rc.cn_雄鷹標(biāo)志<;/span>
“不,查先生,我在《明報》服務(wù)了這么久,從來就不計較什么薪酬問題,我只是想出去闖一闖。如今,我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,不想放棄?!焙杖苏f得誠懇:“我要出去辦報?!?
“什么?”金庸嚇一跳:“辦報?”因為他知道胡菊人沒有辦報的經(jīng)驗。信息源:惠州招聘網(wǎng)_www.0752rc.cn_雄鷹標(biāo)志
胡菊人坦率地向金庸陳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。金庸聽得直冒冷汗,他覺得胡菊人過于輕率,辦報不同于辦月刊,弄不好,會身敗名裂的。這時候他倒不是擔(dān)心胡菊人的離去會影響《明報》,而是擔(dān)憂胡菊人將來的處境問題。
“你想清楚了嗎?菊人兄?”金庸沉住氣:“辦報可不是鬧著玩的,當(dāng)年《明報》的艱辛你是目睹的呀!”
胡菊人心意已決:“查先生,我想過了,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機會?!?
金庸無奈,眼睜睜地看著胡菊人離他而去。為了酬謝胡菊人十三年來的服務(wù),金庸特地在酒樓設(shè)宴歡送,并即席贈與黃金勞力士表,場面很是感人。
胡菊人離職之際,暗中招兵買馬,心想《明報》的老同事如果愿意合作,那么一定能將報紙辦好。沒有想到金庸比他棋高一著,早就宣布所有工作人員獲得加薪,還設(shè)宴慰勞。所以,盡管胡菊人分別約請喝茶,仍未見效。
看來,金庸早就料到胡菊人有此一著。胡菊人離職本來可能釀成大風(fēng)暴,卻被金庸化解得風(fēng)平浪靜。
后來,胡菊人在《中報》混得不好,暗底拉攏《明報》人員,金庸也從無責(zé)怪之意,反而人前人后稱贊胡菊人是個好編輯。胡菊人辭去《明報月刊》總編后,金庸親自兼任老總,覺得十分不便,四出找尋適當(dāng)人選,結(jié)果找到了董橋。董橋那時在中大(香港中文大學(xué))有教職在身,不想放棄。金庸看過董橋的翻譯,評為第一流高手,因而一定要把他請到才甘心。他知道董橋是為了中大的豐厚薪資,方始猶豫,于是答應(yīng)董橋給予同樣的待遇,終于挖角成功。
另有一次“風(fēng)暴級”事件是“林三木離職風(fēng)波”。
林三木原是《明報》資料室職員,受金庸賞識而獲保送英國研讀經(jīng)濟(jì)。學(xué)成歸來,出任《明報晚報》副總編輯,不久即升為總編。林三木是潮州人,有潮州人的固有狠勁,辦報紙作風(fēng)大膽潑辣?!睹鲌笸韴蟆吩谒闹鞒窒拢N路直線上升。主要原因是它提供股市消息十分準(zhǔn)確。
股市狂潮時,買股票等于買馬票,要講究貼士。《明報晚報》就等于馬經(jīng),專向股友提供貼士,作隔天預(yù)測:匯豐好市,會升多少;和記下挫,理宜拋出;……股友就根據(jù)提示去處理明天的買賣。由于所作預(yù)測命中率很高,《明晚》就成了股友心目中的明燈,銷路哪能不好。
林三木有什么法子獲得那么多貼士呢?原來,股票市場里的許多大戶,如李嘉誠、廖烈文等,都是潮州人,跟林三木有同鄉(xiāng)之誼。加上林三木的外表長得氣宇軒昂,風(fēng)度翩翩,而又口齒伶俐,身份又是《明晚》老總,許多大戶都愿意跟他來往,酒醉飯飽,談起明日股市,自然會說出個人觀感。
香港的股市交易,主宰權(quán)只受兩種情況控制,一是國際形勢,二是本港大戶。國際形勢并不是天天在變,所以大戶的力量,反而顯得突出。
林三木根據(jù)他們透露的口風(fēng),第二天一早回到報館,便寫成文章發(fā)表?!睹鲌笸韴蟆肥窃谙挛缫稽c多鐘出版,股友看到林三木的提點,仍可趕得上下午的交易,所以有段時間,全香港的股友都把《明晚》奉為奇皋。
那些大戶之所以自愿向林三木提供消息,無非志在宣傳。想一某只股實開,最好的方法莫如能在事前通過傳媒制造消息,那么,股票就一定會升。這是先利己后利人的做法。
《明報晚報》的銷路就這樣越來越好,林三木借著他的關(guān)系,也在股票市場上賺了一大筆,于是便想自己也試著辦一份報紙。
信息源:免費發(fā)布招聘信息_www.rcxx.com_淘才招聘網(wǎng)